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歌更亮“山”路更广——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推动全面发展纪实

原标题:“山”歌更亮“山”路更广——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推动全面发展纪实

民族特色美食成为黔西南旅游亮点。图为布依美食圆桌宴。肖雄摄

山地灵气,孕育黔西南识山护山用山的生活智慧;

山地资源,支撑黔西南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底气;

山地经济,成为黔西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连续举办,黔西南州借“山地”大书文章,探索出一条融原生态山地民族文化和现代山地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扶贫新路,正以全方位的维度引领各族人民走向富裕、和谐、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唱起“山”歌奔富路

进入十月,万峰林下纳灰河畔峰峦叠翠,田野色彩斑斓。岑志兴的“万峰第一家”农家乐里终日游客不绝,人们争相体验打糍粑的乐趣,饶有兴味地欣赏布依山歌对唱表演。

10多年前,这户普通的布依人家一年仅有一斤菜油用于生活。现在,这户人家建起了农庄,开上了奔驰,年收入逾40万元。

如今,万峰林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36家,乡村旅馆、民俗、名小吃店300多家,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群众还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和创业纷纷走上富裕路,景区人家几乎拥有小轿车、住进了小洋楼。

在黔西南州,乘着山地旅游东风快速奔向富裕的小村不止一处。

贞丰县围绕打造“贞丰古城-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大峡谷-土布小镇”精品山地旅游线路,吸引贫困群众加入到民宿、客栈、农家乐、特色手工艺等业态的旅游产业发展链条中,带动380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

晴隆县贫困群众以“特惠贷”入股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开发总公司,按照“固定收益”的分配方式建立保底收益、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2017年吸纳2400户贫困户合作参股,每户获收固定收益2500元。

“打开门来门对山,门对山来门对财。山地旅游开新路,马驮金银进家来。”这首新编的布依山歌,唱出了当地群众依托山地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

全域皆山的喀斯特胜地黔西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和定位山地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山地+N”融合发展模式,扛起了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的大旗,带动越来越多的山村群众奔富路。

3年光阴,黔西南山地旅游呈“井喷”发展。2017年全州旅游接待游客4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9亿元。截至2018年5月底,全州通过旅游带动14057位贫困人口脱贫。

开启幸福新生活

这是兴义市万峰街道纳禄村苏勇昌等328位60周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日常:早晨至幸福院吃罢早餐,散散步,聊聊天;中午吃罢午餐,稍事休息;下午继续休闲娱乐,吃罢晚餐后踱步回家。

去年底以来,纳禄村通过开办可供全村老年人免费就餐、洗澡、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的日间照料中心“纳禄幸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围绕山地旅游规划,全村发展了1000亩高效农业,流转560亩土地建成了“山水田园”综合体,500多名群众依托村内旅游企业、平台公司、合作社实现就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处,安居乐业,2017年人均纯收入逾1.3万元。

吃饭不花钱,村庄像花园;儿孙无后虑,家家多挣钱。这是纳禄村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相邻的贞丰县者相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土布小镇”上,2062户10388人搬迁群众也诗意地展开他们的新生活画卷:50多位绣娘成为“土布工匠坊”产业工人,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2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10多户群众自主创业,家家户户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老人们舒心休闲,孩子们就近入学,土布小镇不时还有外国友人前来观光,节假日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这是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

黔西南州以“把乡村建成景点、把安置点建成亮点、把景区打造成热点”为目标,将山地旅游与生态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投入108亿元资金大力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投入438亿元启动262个山地旅游项目建设。全州17.26万余深石山区群众迁居山外成为新市民;7万余绣娘的“指尖技艺”成为旅游商品飞出山外,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1亿多元;200多个美丽乡村发展成旅游热地,村村有景致,户户有活干,群众纷纷摆脱贫困,开启幸福新生活。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发展

这是一组可喜的数据:

册亨香蕉线上线下持续走俏,望谟板栗搭建起“空中走廊”飞向全国,兴仁薏仁产品站稳国际品牌地位,布依糯食系列成为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5000多家超市新宠……山地高效农业成果丰硕;

6家大数据优强企业、16家高成长型大数据企业进驻,金州电力、锦丰矿业等100家企业“两化融合”示范改造稳步推进……良好的气候条件吸引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发展;

今年1月至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1%,全省排名上升到第2位;“千企引进”工程引进亿元工业项目18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户,新增市场主体510户;兴仁登高铝业、义龙振华新材料、贵州宝康数控机床项目等一批生态载能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丰富物产资源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017年,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0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605元、8557元。

借力山地旅游的发展,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州从深藏闺中到走向世界,从闭塞之地成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知名度越来越高,区位资源优势日益凸显,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引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谱写山地新型工业化新曲。

“山”歌更亮,“山”路更广。黔西南州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时代潮流,着力推动旅游与山地农业、山地工业、山地城镇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起以山地旅游为龙头的全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山地旅游乘数效应,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群众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本报记者陈俎宇宋洁刘义)

相关阅读:
贵州铅锌找矿实现历史突破 马丁·沃尔夫文章:贸易战中看不到美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