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大典》启动二期编纂:纳入广东、海南、广西文献

原标题:《广州大典》启动二期编纂:纳入广东、海南、广西文献

大洋网讯 记者在12日闭幕的地方文献保护与整理出版研讨会获悉,《广州大典》二期编纂工作已经启动,并计划扩大地域限制,增加曲类文献和海外著述的征集。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政局跌宕、新旧思想冲突、中西文化碰撞的特殊背景下,民国广东文献是记录这些革命以及文化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对民国时期广东文献进行原生态或再生性保护,留真存史,承续民国文献文脉,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广州大典》二期的重点任务,便是整理编纂出版民国时期的广东文献。

由于民国文献存在纸质差、酸化老化等问题,许多民国文献正面临急剧老化、严重损毁的处境,历史文献面临着“民国断层”的危险,保护形势严峻,刻不容缓。如果不及时抢救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国文献损毁的程度必将加剧,不仅难以开发利用,民国历史将随着这些文献的消失而面目模糊乃至丧失记忆。

为填补《广州大典》一期在地域局限、曲类文献缺失、海内外文献部分缺失等方面的遗憾,二期编纂工作把民国时期广东文献全部纳入编纂范围(包括海南和今属广西的钦州、廉州地区)。

粤剧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广州曲类文献彰显地方特色,在广州地方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可或缺。多年来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黄仕忠老师带领的团队密切合作,有望于明年年底完成《广州大典·曲类文献》约4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

岭南有着两千多年的海外交往历史,海外有关岭南的著述较多,但是征集不易。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已为此设立专门课题,委托中山大学历史系相关专家,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在全书数字化工作进程上,《广州大典》一期收录的4064种古籍文献中,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图书馆三家单位提供底本的3215种已经完成数字化并获得授权,可通过广州大典数据库实现全文在线浏览。其余849种古籍文献在取得数字化授权后可提供全书在线浏览。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相关阅读: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同比增长9.9%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获奖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