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评:“旧衣捐赠”应纳入慈善管理体系

原标题:时评:“旧衣捐赠”应纳入慈善管理体系

10月9日,天津警方通报称,有两名犯罪嫌疑人自行购买二手衣物捐赠投放箱,将其放在某高档小区中,再将回收的衣物以废旧布料的形式变卖。经调查,犯罪嫌疑人还曾盗窃其他衣物捐赠投放箱内的衣物变卖牟利。目前,两人已被警方刑拘(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人们将衣物通过爱心捐赠的方式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这种既公益环保又具爱心的二手衣物处理方式越来越为公众推崇。不料,不法分子却从爱心慈善中挖出“商机”,设下陷阱蒙骗牟利,让爱心事业蒙尘,也挫伤了人们的公益热心。

不法分子能从公益捐赠中“揩油”得逞,暴露了旧衣公益回收工作的管理漏洞。投放箱只需网购即可轻易获取,其生产、销售未经审核认证程序;小区物业不核查投放人资质,不明确爱心衣物去向,就允许其安置回收箱,也造成居民轻易被骗。谁有资格回收人们想做慈善的衣物?符合法定程序的回收方式是怎样的?回收过程及处理方式受谁监管、如何监管,这些问题都需要让公众知晓、认可。

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慈善法,已经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注册登记、日常管理,慈善捐赠的要求、程序等问题。其中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按照慈善法规定,旧衣公益回收应提前制定募捐方案和备案登记。而被骗小区的投放箱并未走这些程序,也未提供合法注册材料,更遑论告知募捐者爱心衣物的数量、去处,其冠以“爱心公益事业”的美名就顺利通关。这说明在爱心事业前,很多人甚至机构还缺乏依法办事的观念,容易被诱骗,二则说明监管公益回收很难细致到这种地步,人们对家门口的公益活动参与度较高,一旦不法分子将诈骗行为以公益事业来包装,又隐藏在生活区,是很容易得手的。

旧衣公益回收在当前已经是很大的市场,但人们的观念、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监管的力度都与之不相适应。爱心衣物被丢弃甚至被私自售卖,或清洗消毒和发放方式难以达到人们满意的标准,这样的事件偶见报端,令爱心受伤。

旧衣公益回收乱象体现在零散、随意,开展回收的组织也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监管触角也难以全覆盖。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规范,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公益捐赠箱必须由相关部门授权定制,私自印刷公益标识、加工公益募捐用品的行为将被依法处罚。同时将旧衣公益回收纳入慈善管理体系,集中整合小而散的公益回收活动,构建更方便、规范的官方认证渠道,让公益回收更公开透明。

相关阅读:
“效期无忧保障险”为码商解忧 纵横谈 黄生林:以理念变革推进案管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