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绣花功夫”做细交通微改造

原标题:用“绣花功夫”做细交通微改造

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住建委及交警部门对市区内12个交通“拥堵点”的交通资源进行优化,进行微改造。经过改造,花城大道东进口高峰期车辆平均排队长度下降了76.2%,中山大道-科韵路交叉口掉头停车次数仅为之前的八分之一……记者通过对几处交通“拥堵点”改造实地调查走访,发现通过“微创手术”般的微改造,广州市出行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如何治堵,当然免不了增加道路面积,但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建设不可能永远“摊大饼”,那么如何在现有道路中挖潜通行能力,就是一个重要课题。交通拥堵点微改造,就是一种很好的挖潜方式。相比于以往的“大手术”,微改造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投资效率高。在拆迁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微改造往往只要稍微挪一挪绿化带、调整几个车辆掉头位甚至是调整转弯直行车道的设置,就能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建设效率高。实际上,很多交通拥堵的形成,并非是车太多,而是原有道路施工围蔽造成的。新闻中提到,一些道路的微改造仅仅花了20天左右就已完成,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减少了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据报道,今后广州每年将滚动治理15到20个交通拥堵点。如何进一步推进交通拥堵点微改造,改哪里、怎么改,首先要问计于民,多听听车主的声音。哪里最拥堵、哪里车道设置不合理,没有人比天天开车上路的司机更有发言权了。在进行微改造规划的时候,要注重充分收集社会意见,采取实地走访、网络调查等方式,摸准各个拥堵黑点的具体情况。只有先把底数摸清了,每一个拥堵点的具体造成原因搞清楚了,才可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治堵措施。

其次,还要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大数据技术,如今各种地图导航软件已经具备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全景式地掌握广州交通情况,具体到什么时段容易堵、什么位置容易堵,而且都是实时的动态化的一手数据。相关部门应当与这些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摸查清楚,并及时掌握微改造过程中和完工后的通行情况,以进一步评估调整。同时,诸如信号灯控制、行人过马路时长、停车位实时指引等精细化管理环节,都需要纳入智慧城市整体规划中,最大限度挖掘城市通行能力。

缓解拥堵,光靠“建”是不够的,也是难以持续的,关键还是要“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广州应在交通微改造方面持续探索,走出一条新路来。

(张涨)

相关阅读:
健全寄递物流行业监管机制 为何有些新建房无防空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