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态观察:绿色情怀向江源

原标题:生态观察:绿色情怀向江源

9月10日晚8点,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多乡普克村天和路桥杂多至查吾公路工程ZCLJ项目部与往常一样,所有职工准时到会议室以分组形式开始讨论学习,大家各抒己见,分析当天施工情况,总结施工中的不足,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这是项目部雷打不动的“晚自习”。 “喷雾器抽水时耗时又耗油,能不能不用喷雾器?” “不行,不用喷雾器,粉尘怎么办?即使再大的代价也要用。”沙料场工人说的喷雾器,是碎石机在碎石时为了减少粉尘而配备的一种机器,在他们看来,使用喷雾器,不仅要从河道取水,还要发电,代价着实不小。

然而,在项目部经理王龙眼中,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施工,不管有任何困难和代价,首先考虑的是保护环境。

杂多县生态地位重要,是澜沧江的发源地,享有“澜沧江源第一县、长江南源第一县、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格萨尔说唱艺术之乡、雪域牦牛文化发祥地”等美誉,全境属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项目建设出精品,生态环保留美名。”这是天和路桥经过反复思考后确立的项目管理理念和目标,也是行动决心和指南。

在项目施工段,一台挂有“环境保护宣传车”标语的皮卡车来回穿梭于长达百公里的公路上,车上坐镇的正是项目部总工马海峰。

2004年,马海峰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天和路桥。经过14年的磨砺,如今他已成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也是杂查公路ZCLJ项目部总工程师。

行进在杂多草原,马总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和同事,一定要确保沿途风景不受破坏。

“可以利用环境保护宣传车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马海峰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公司领导认可,等到实施时,效果更是明显。

杂多县阿多乡平均海拔4500米,即使在酷暑时节,早晚的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即便如此,工人们每日都要打扫项目部周围环境卫生,收集生活垃圾到固定地点进行填埋——这已经成了项目部的常态。

“过去,项目部周围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大家环保意识不强。”马海峰告诉记者,这几年天和路桥加强了对环保意识宣传力度,所有的项目部都安装了垃圾箱。

ZCLJ工程项目参建人员较多,每名员工进场后所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必然包含生态环保和个人行为的具体要求。项目部墙上挂着一幅“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标语,这12个大字无时不刻的提醒着大家: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生态人人有责。

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使参建人员普遍树立了生态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如果不知内情,在ZCLJ工程施工沿线,你可能根本找不到项目临时沙场在哪里,这是因为取料时工人们选用老料区,取完后第一时间修复。传统公路施工将挖出的草甸放晒在开阔地,这样常常会导致植被枯死,ZCLJ项目部的做法则将草甸集中在一起,用土覆盖并每天进行洒水,早晚铺上塑料薄膜达到保温效果。

“这块是这几天刚修复好的,所有的植被都成活了。”顺着ZCLJ工程项目副总经理崔明所指的方向望去,一处沙料场外围斜坡上的修复植被青翠欲滴。

在崔明看来,生态施工是天和路桥公司这些年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将这一模式贯穿于公司承建的所有项目中,是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优两高”战略的最好诠释。

今年4月份,ZCLJ公路工程项目开工伊始,天和路桥邀请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亲临杂多县阿多乡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首次制定了环保施工方案。

离阿多乡ZCLJ项目部10公里处的碎石场,有一台从德国引起的碎石机,从崔明口中记者得知,这台碎石机价格不菲,其主要功能为碎石粉尘少、移动灵活。

崔明介绍说,如果换成传统碎石设备,工人需要带厚厚的口罩。这台碎石机则不然,除了本身除尘功能外,外加一台喷雾机器,根本不用但心粉尘污染。

“很多人都说花如此高昂的代价,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崔明总会瞪大眼睛反问,“环境破坏了挣再多的钱又有何用呢?”

为了生态,不惜代价;为了环保,力所能及;天和路桥这样的担当和勇气,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杂多县各族干部群众的点赞。

“开车走在土路上,车身却又不见土。”阿克多乡普克村牧民依西的话虽然夸张,但也不是无中生有。

晴天施工道路尘土飞扬,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专门抽出一辆洒水车,每天不间断在路面上洒水,以最大限度减少尘土。这样一来,即方便了工人施工,又方便了出行的当地牧民。

在人们的印象中,公路施工工人们普遍身上沾满泥土,道路上泥浆随处倾流。然而在ZCLJ公路工程段,这一现象却难寻。原来,公司桩基基础施工采用的旋挖钻代替了传统冲击钻,旋挖钻的好处在于将其岩土装入钻斗之内,无需将岩土搅碎靠泥浆运出孔外。也就是说旋挖钻开钻到成孔用不着泥浆,出的都是干土。没有了泥浆,工人满身泥土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污染河道了。天和路桥通过“生态施工”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各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杂多县至扎青乡公路也属天和路桥承建,王龙建议我们到现场看看植被恢复情况。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杂扎公里就在眼前。

从车窗望去,公里两旁青草碧绿,各色野花争奇斗艳,几乎看不出曾经有过开挖和修复的痕迹。

“走,到以前采沙的地方去看看!”话语间,我们来到了一处杂扎公里采沙点。眼前的采沙点青草泛绿,看不出任何采挖过的痕迹。王龙介绍说,这是天和路桥独有的“无痕迹施工法”,恢复草皮成活率能达到100%。

早在2011年,天和路桥承建的共玉高速,就已全线推广“无痕迹施工法”。而后,G214线共玉公路B4标段清水河合同段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一高标准的绿色景观公路施工法,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赞誉和项目指挥部的奖励。

连续四年,天和路桥先后荣获“边坡植草项目技术创新奖”、“边坡植草项目优胜单位”、 “全省优秀建筑企业”、“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始建于1977年的海南公路工程队,2001年通过改制组建了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15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1.7亿元注册资本、公路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公司。

采访中,王龙多次提到,天和路桥的荣誉属于所有“天和路桥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员工,有了员工们辛勤的付出,公司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ZCLJ项目部大门前,一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阿多草原。不光是保护生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是天和路桥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王龙谈到,坚持把党的建设与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实际相统一,在公司上下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这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是员工,就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王龙介绍说,除了给员工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公司本着“人文、进取、开放”的理念,听取员工呼声,解决员工实际问题,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

凡是员工子女考入大学的公司每年发放5000元助学金;满五年工龄便可享受每年600元的天和育苗基金;家庭困难的员工每年可领到慰问金……

众多暖心举动,一方面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依托感;另一方面又引导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常年在高原施工的“天和路桥人”比谁都明白,草皮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在这里一块不起眼的草皮的生长历史可能要经历上千年或上万年。

面对高原脆弱的生态,“天和路桥人”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着他们所走过的一草一木,精心呵护着路过的每一寸沃土。

遥望杂查公路,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面对缺氧寒冷,“天和路桥人”无所畏惧。走在生态环保路上的他们,如同勇士一般,用坚持与热血书写着天和路桥人的绿色情怀。(才让本 王珺)

相关阅读:
陈求发唐一军会见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 北京将深化中小学学区制改革 鼓励教师跨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