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津法院多元解纷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模式

原标题:天津法院多元解纷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模式

“我大老远从北京回来,就是想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可现在你们却拿出几份我根本就没签过字的文件做解决依据,到底是什么意思?”近日,天津市河北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一间办公室内,因对几份文件产生质疑,当事人周某的情绪有点激动。

“闺女,你平复一下心情,我们是帮你们调解事的,这几份文件是不是你签的字,咱们静下心来一一核对。”调解员吕正明耐心安抚。

老吕与另一名调解员周津粤调解的是某房地产公司延期交房的事,涉及200多户。

“看着绝大多数当事人满意而归,再多付出,我们也觉得值了。”与《法制日报》记者交流时,吕正明嗓音嘶哑。

矛盾调处前置到一线

几乎与老吕、老周同步,3公里之外,红桥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王立新、张建国正在红桥区西于庄危陋房屋征拆指挥部的现场与群众交流。

2017年,天津市启动全市棚户区3年清零计划。3.2万户,66.3万平方米,红桥区的棚户区人口与面积占全市总量的一半,西于庄以情况复杂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说情况复杂,私搭乱建严重、社情民意反应激烈、民风强悍辅以证明。“之前,一说打车到西于庄,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过去。”这种情况让张建国印象深刻。

考虑到这个地方的工作实际,红桥区人民法院在西于庄成立了派出法庭,两名有经验的法官与王立新、张建国搭档坐镇值守。

张建国记得,派出法庭开门不久就遇到群众来访。来访人说:“我觉得征拆指挥部的人不公,为嘛同等条件多给我们邻居10平方米,我们却没有?我要告他们的话怎么告?”

还有人还怀揣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跟他们“掰扯”。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让他们给征拆指挥部领导打声招呼,给他家多分点房。

“来者都是客,倒上一杯水,递上一根烟,一下子就把来访群众的情绪安抚了,从那一刻就建立起初步信任。”张建国分享着经验。

日久天长,派出法庭门庭若市,来咨询的群众排起了长队;日积月累,派出法庭两间简陋的办公用房挂满了锦旗。

派出法庭的工作行不行,百姓心里有本账。

司法为民就要接地气

房屋漏水、管道维修、辞退解雇、工时休假……这些看似发生在群众身边不起眼的小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升级成大问题。

2015年,河西区法院针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房租赁、相邻关系、劳动争议的民生纠纷,专门成立调解工作室,前置调解、主动调解、上门调解、现场调解、跟踪调解等工作方式,开启一条化解民生纠纷、践行司法为民的“绿色通道”。

河西区法院副院长钱天彤记得几年前的一桩旧事。那天一大早,河西区法院相邻关系调解工作室就弥漫着一股“火药味”。当事人一方朱老太太气势汹汹地拿着诉状和一沓照片,让大伙看她家被水淹的惨状。此前,另一方当事人郝女士家中自来水管爆裂,由于家中无人,致使朱老太太家成了“水帘洞”。无奈之下,朱老太太一家只能外出租房生活。为此,朱老太太要求郝女士赔偿装修损失、租房损失3.4万元。郝女士则认为这是狮子大开口,只肯出5000元了事。

双方僵持不下,剑拔弩张。居委会与属地派出所经过多次调解都未成功。听明白事情原委,法官与调解员进行背对背调解。“朱阿姨,您家受损失是实情,但我们也看了鉴定报告,要3.4万元肯定不合适。退一步海阔天空。”“郝大姐,如果换做你家被淹,你的情绪可能会跟朱阿姨一样激动,5000元少了点,您再给加点。”

然后是面对面调解,由法官明确法律依据,解读证据规定,计算诉讼成本,讲明利害关系,由调解员引导双方表达合理诉求。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郝女士当场一次性赔偿朱老太太9000元。一场持续多日的“邻里大战”以双方握手言和宣告结束。

朱老太太的一句话让钱天彤念念不忘:“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通过调解诉诉苦,说说怨,话说开了,事解决了,不用上法庭,不用撕破脸。”

司法为民只要接地气,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是钱天彤的体会。

诉调对接工作在前端

在和平区,不到10平方公里的区域,人们会在不经意间遇到带有明显标识的社区工作站、交通工作站、证券业工作站、医调委工作站,没错,这是和平区法院解决纠纷端口前移的一项举措;在武清区,法院专门建立的物业调解中心覆盖全区70%的居住小区,一批退休法官、街工委副主任、妇联主任受聘担任专职调解员及兼职调解员,就地及时化解了大量物业纠纷;在河西区,法院与区总工会、区人力社保局共同成立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室,由区政府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选配28名专职调解员,分别派驻辖区内13个街道,将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在蓟州区,法院与妇联、司法局等合作,在全区26个街镇设立综合调解中心,949个行政村均设立村级调解室,一线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达到2942人,形成覆盖全区的大调解网络。

在市级层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长袖善舞,与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等联合发文,建立促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司法协调机制;与市台办开展8项系列活动,首聘9名在津台胞为涉台案件调解员;与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构建劳动争议四方联动协调机制;与市司法局、市律协建立律师参与化解、代理申诉信访机制。

“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天津法院一直致力于推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诉前、立案、诉中、执行、信访全流程,充分利用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仲裁等多种渠道共同化解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是天津高院副院长李颖着重表述的内容。

信息助力群众少跑路

蓟州区罗庄子镇人民调解员老王只要有空,就会掏出手机指指点点,爱人问他在干嘛呢,“天天学习新知识,保证日后不落伍”,他的回答逗乐了爱人。

其实,老王操作的是在线调解平台。平台全面整合多元调解力量,实现多元调解全网运行(网上受理、网上委托,线上调解与线下调解相结合)的同时,达到各调解组织统筹监督管理、调解资源统筹分配、工作流程相互衔接、工作成效实时监测的效果。

今年5月,天津法院正式启动在线调解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参与试点的法院网上办案系统与在线调解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与实时互动,对到法院登记立案的当事人通过推荐、委托到在线调解平台调解员处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直接将当事人相关信息推送到人民法院网上办案平台进行登记立案。当事人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调解平台App,就可以约定调解时间,与调解员通过三方视频连线。

新科技、新抓手,还要有新规范,在线调解案件管理工作流程、委托委派调解分流流程、调解员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的相继推出,是决定在线调解平台能否长远发展的保证。

老王使用平台的体会是“功能强大,考核方便”。他有3起调解案例是经过平台处理的。往日,处理邻里纠纷,他有时入山林要往返两天,现在,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哪里都可能是调解现场。

相关阅读:
台湾4县市大雨或豪雨特报发布 19县市迎来强风 速度收藏!四川公布全省货车“两检合一”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