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津南法院咸水沽法庭关于送达的那些事儿

原标题:津南法院咸水沽法庭关于送达的那些事儿

在法院工作中,“找不到”和“送不到”一直是困扰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首要难题。有的当事人,身份信息不明确,隐身于茫茫人海;有的当事人,百变招数拒收法律文书,宣称不知者无罪;而有的当事人,拒不表明位置,四处逃避躲避送达;又有的当事人,声称择日来取,言之凿凿却不见踪影。津南法院咸水沽法庭在法律文书送达中实实在在经历了以下那些事儿。

一栋楼的32户全当了被告

8月中旬,咸水沽法庭受理一起相邻损害妨免关系纠纷案件。某小区2楼住户房屋主管道跑水严重,原告认为其楼上32家住户均负有赔偿责任,故将楼上所有住户起诉至法院。但由于原告所写被告信息不详或房屋已出租等原因,法律文书邮寄送达后纷纷被退回。了解案件情况后,庭长马刚、副庭长张旭东决定利用下班时间和法警张多驱车前往该小区集中送达。然而,该楼房的入住率较低,仅有两被送达人签收材料。吃过30次闭门羹后,法官们利用业主下班时间集中在所有住户门上张贴了公告。次日,承办法官赵以娜陆续接到住户们咨询的电话,纷纷向法官表达了自身的情况,说明公告为邻居或租户转告,并表示将按时出庭并举证。

屋内的一声“别签”

津南区某供热公司将8个客户诉至津南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补缴采暖费。承办法官赵以娜决定前往被告处直接送达。

到达被告居民楼外,承办法官上前敲门。

“你们找谁?”

“我们是津南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某供热公司将某某起诉至我院,现在来给某某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应诉材料,请问您是某某什么人?”

“我是她女婿,屋里没人......”

话音未落,屋内传来一声清晰地“别签!”

在经过法官多番释法明理,终于将应诉材料交至被告手中。

“我过几天就去取”

“好的,法官,我现在不在天津,过几天我就去取,我给您打电话。”一通电话之后被告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执行干警前往其住处——武清区某村庄进行找寻,却只看到了紧闭的大门,其父母家也关门谢客。由于被告的电话一直处于可以联系的状态,承办人赵以娜最终选择了电话、短信向其送达。

“我过几天去取”“我不在天津啊”“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这样的话在送达过程中屡“闻”不鲜。传统送达方式因被送达人的逃避、联系方式不明等问题导致“送而不达、达而不悉”的状况频发。送达难不仅反映了当事人因不诚信而逃避司法送达的不正当心理,也导致了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

2018年以来,咸水沽法庭新收案件951件,其中可以通知本人领取或邮寄方式送达成功的案件不到60%,其中民间借贷案件直接送达成功率较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面对送达越来越难的情况,咸水沽法庭总结经验教训,梳理解决方案:一是每周安排专人利用下班时间进行集中送达,有针对性的提高了送达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分析案件类型区分送达形式,根据被告人数或住址采取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等;三是探索微信、短信等送达方式,对于移动通讯工具能够接通但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的,采取此种方式向受送达人送达应诉材料等;四是只有在被告确实下落不明,穷尽其他送达方式仍不能有效送达的,再采取公告的方式。

诉讼文书的有效送达是案件程序得以启动的合法性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咸水沽法庭的送达成功率稍有提高,但送达难的情况依然棘手。今后咸水沽法庭将从改进工作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同时探索借助基层组织力量和社会力量协助送达,进一步提高送达质量和效率。

广东检察机关依法对邹永松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湖南:多人在长江水域非法采砂被判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