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位文学名家来重庆交流
本报讯 (记者 黄琪奥)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10月9日,为期5天的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在重庆雾都宾馆启动,此次来渝的国内文学名家与重庆文学家共50余人进行了交流互动。
本次“重庆文学周”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办。“选择在重庆举办此次文学周活动,不仅是因为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更因为这里作为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市民的文化需求也非常大。”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鲁敏表示。
重庆市作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番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协对重庆文学工作长期的支持、信任、重视和肯定,希望借此次文学周的举行,积极推动重庆文学发展。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文学周期间,包括东西等国内多位知名作家将走进精典书店、西南大学、涪陵长江师范学院等地,和广大读者进行近距离交流。
“重庆文学周”活动启动现场,多位作家针对如何写好作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鲁迅文学奖得主、广西作协主席东西表示,作为巴渝文化发祥地,重庆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也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东西认为,素材并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创作者们走出象牙塔,深入生活、深入网络,多和他人进行交流,了解时代的变化,“你不生活,就没东西可写”。
在宁夏作协副主席、固原市作协主席马金莲看来,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作者对细节的取舍。“如果把文学创作比作造房子,那么细节就是这座房子的沙子、泥土、瓦片……它们是这座房屋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疆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则表示,文学创作者要学会让自己慢下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学创作似乎也需要加速,但这是完全不可取的。相比较于其他创作,文学创作的优势就是慢,唯有慢工出细活,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委会委员、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阿菩表示,现在的文学创作者要创作出好的作品,还需适应阅读方式和创作终端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笔记本电脑、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阅读已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电脑写作也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手写,成为主流写作方式。这样的变化不仅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菩建议,重庆的文学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不仅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还要根据这种变化改变自身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