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村校40年 教书育人近万名
(上接1版)
初为人师,王立登不仅细心,而且勤勉。
“因为条件艰苦,有些人并不安于在学校教书育人,时常缺课。”而王立登却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一节课都不曾落下。
“别说年轻的时候了,就是现在快60岁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也从不缺课。”黄石实验学校校长秦克欣与王立登共事多年,对自己这个老搭档的脾气一清二楚。
细心而勤勉,再加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生成绩不断提升,王立登被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甚至有些家长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孩子调整到王立登班上。
“我‘三顾茅庐’,奈何他一心只想留在村校”
1992年,工作出色的王立登被任命为杨柳村校的主任教师,总体负责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王立登放弃了到云阳水口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的机会。
“许多人说我傻,中心校的主任可不比村校主任教师强?”可在王立登心中,杨柳村孩子们和家长的信任是不能辜负的,“我在村里长大,了解村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个人,有责任把这群孩子教好。”
然而,一年之后,王立登再次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时,黄石中学缺校长,时任黄石镇副镇长宋碧明想到了王立登。
“杨柳村在黄石镇所有村中是最穷的村,杨柳村校的教育质量却是所有学校里最好的,比中心校还好。”多年后回忆当时的决定,宋碧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选择王立登,不仅仅是因为他管理下的杨柳村校教学质量好,更因为王立登的师德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口皆碑的。
为此,宋碧明曾3次亲自到杨柳村校邀请王立登,却都被王立登婉拒了,“我‘三顾茅庐’,奈何他一心只想留在村校。”
其实,面对难得的跳出山窝窝的机会,王立登不是没有心动过,但看着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纯真的眼眸,再面对自己带领下团结进取的教师团队,还有村民们诚恳的挽留,王立登选择了留守。
“留下来,多教几个孩子识文断字就好。”其实,在王立登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期盼,“要是能出两个人,带着杨柳村过上好日子就更好了。”
“你这辈子教书是有出息的,至少你教的学生记得到你”
这样的期盼,让王立登在40年的教师生涯中,总是将每一名孩子都视如己出,尽心呵护。
1992年,就读杨柳村校四年级的肖国强因家庭变故生活困难。得知消息后,王立登将肖国强接到了自己寝室,在床边搭了一张木板床,除了让肖国强与自己同吃同住外,还为其垫付学费。
“这个娃还是聪明,也用功。”两年多的时间里,王立登既是肖国强的老师,更是肖国强的“父亲”,负担了肖国强的所有开支。
如今,肖国强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他总会带着家人到学校看望王立登。
“每年春节,都有几十名学生来看我们。我时常和他开玩笑说:‘老王,你这辈子教书是有出息的,至少你教的学生记得到你’。”王立登老伴曾吉兰说。
54岁的曾吉兰与王立登结婚多年,老两口从青丝挽手到如今白发相望,却恩爱如初,“他才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工资七块五,学生学费一学期两块。经常给学生垫学费,一学期下来还要倒贴几块钱,个人屋头都揭不开锅了。”
虽然话里责备着王立登,但其实曾吉兰也时常背着王立登接济学生。老两口是杨柳村及周边村子最受尊敬的人。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乡村也能提供更多的机遇”
待生如子,呵护却严于教导,让许多人在杨柳村校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也让这些孩子的命运发生改变。
如今担任黄石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的蒋云川,也是王立登的学生之一。
“王老师教我们读书识字,也教我们为人处世,从王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师范毕业后,蒋云川选择回到杨柳村校任教,“杨柳村校任教10年,是我教师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
现在,虽然蒋云川已不在杨柳村校任教,却并未离开教师岗位,依然在黄石实验学校教书育人。
由黄石实验学校出发,沿着水泥路一路向上,驱车行进约1个小时,就来到杨柳村校。学校窗明几净,周围满是村民们赖以增收致富的柑橘和脆红李。
杨柳村这1750亩晚熟柑橘、500余亩晚熟脆红李,是已担任杨柳村村主任10余年的刘光辉和村干部一起发动村民栽植的。也正是柑橘和脆红李,让昔日贫穷落后的杨柳村,成了今天瓜果飘香、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而刘光辉,也是王立登的学生。
王立登初为人师时“能出两个人,带着杨柳村过上好日子”的期许,已然成为现实。
10月7日午后,杨柳村校桂花飘香。陈帮建祖孙3人起身告辞,陈阳接纳了王立登“回村与父亲一起管护柑橘园,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的建议,计划回村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乡村也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遇。”56岁的王立登对他坚守的三尺讲台更加珍惜,“我还要继续为杨柳村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