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博物馆展出《讨陈檄文》竟是篇网文,好大的乌龙!

原标题:博物馆展出《讨陈檄文》竟是篇网文,好大的乌龙! | 新京报快评

▲ 渭南博物馆。

近日,有网友向当地媒体爆料,渭南市博物馆三楼历史人文主题馆内近现代时期关于胡景翼的介绍展示中,有一篇《讨陈檄文》,该文章全篇错用2010年国美控制权之争时的一篇文章,并不是1918年胡景翼发表的《讨陈檄文》。经核对后,相关工作人员承认错用文章,并表示尽快更换。但7日下午,该檄文仍在展出。

明明要展出的是民国时期的《讨陈檄文》,渭南博物馆却硬生生地将近百年后的仿制网文搬了上去,如此荒腔走板的“穿越”,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网文中的“今国美当权者,陈氏是也……昔黄先生并购陈氏之永乐”,破绽这么明显却未看出,也是奇葩。

▲胡景翼。 图片来自互动百科

而当记者前来核实时,工作人员一开始竟然并没意识到错误,还表示“所有展品均经相关专家审核过”。若真是如此,那相关的审核专家业务能力与工作态度也是相当堪忧。

胡景翼发表的《讨陈檄文》是民国护法运动时期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献。这篇檄文标志着陕西靖国军“讨陈(陈世藩)伐段(段祺瑞)(均是皖系军阀)”的开始,而在当时它也密切配合了全国的护法运动。

胡景翼作为民国陕西名将,能位列渭南博物馆,足以说明他在当地的历史地位。这篇出自其手的《讨陈檄文》作为介绍出现于博物馆,当然也该得到严肃对待。但游客看到的却是一篇风马牛不相及的网络“檄文”,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一篇错误的网络檄文出现在博物馆,或许说明,在组织展览时,相关工作人员压根就没有认真查校史实、核对文献,而只是在网上随意搜索,仅一看到一篇标题相同的文章就“拿来主义”了,但这显然是极其不严肃不专业的。

▲ 2016年,游人在渭南博物馆“圆明园四兽铜像特展”参观。图/新华社。

《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时,“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从报道来看,这篇《讨陈檄文》更像是介绍胡景翼时的辅助产品,并非是文物,但一篇辅助介绍文章,也该保证起码的真实。不符合史实的《讨陈檄文》不仅误导游客,对渭南博物馆的展览品质也是一种伤害。

表面上看,《讨陈檄文》“穿越”百年源自管理失位,但究其实质,根在相关人员缺乏对历史基本的温情与敬意。博物馆中的藏品、展览之所以珍贵,就在于游客可以从真实的物件中,了解一个人、一个家族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唯有真切的历史质感,才能让人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触摸真正的历史质感,而那些假的文物或展览,很难实现这样的功能。

何况,渭南博物馆的《讨陈檄文》,说的压根就不是历史。一篇网文,离真实的历史情境已经相隔千里万里,近乎彻头彻尾的荒唐。

一篇经过“专家审核”的《讨陈檄文》竟然是假檄文;假檄文展出后竟然没有工作人员发现;被指出错谬后,错误的檄文仍在展出——渭南博物馆在展览管理上可谓是层层失守。尽管当地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但现在也该追问,网络版《讨陈檄文》何以在渭南博物馆登堂入室?

□新吾(媒体人)

编辑:孟然 王晓琳 校对:郭利琴

相关阅读:
驻古荣乡巴热村工作队召开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学习会 首个获批复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海南重组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