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诺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十年4获奖者关注楼市

原标题:聚焦诺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中国,十年4获奖者关注楼市 |新京报财讯

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在北京时间10月8日晚间6点左右揭晓。尽管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学家尚无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诺贝尔经济学奖引发国人的热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哪些层面影响着中国?诺奖得主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获奖的理论在中国究竟在哪些层面得到了应用?本文在此简单回顾过去十年诺奖得主与中国的渊源。

从2007年开始,共有21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获奖者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起中国经济,其中,楼市、消费、创新和全球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最关心的中国经济话题。此外,2016年的获奖者奥利弗·哈特更是在20多年前参与到中国经济改革的探索中。

十年4位获奖者谈及中国楼市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07年至2017年,共有21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不少获奖者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印象深刻。其中,楼市、消费、创新和全球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最关心的中国经济话题。

在过去十年间,楼市是中国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长久没有定论。中国的楼市同样吸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关注。至少有四位诺奖得主对此作出评论。

2007年诺奖得主罗杰·梅尔森和201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都提出过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谈及,中国房地产下跌风险较大。2015年诺奖得主安格斯·迪顿曾诙谐地表示“我们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丈母娘市场”;而2013年诺奖另一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则直言中国的房地产情况非常复杂,自己也很难读懂其中的奥秘。

多位得主关注中国创新

伴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计划的提出,“创新”成为过去十年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到中国时的另一个高频词。有三位获奖者在谈到中国经济问题时提到了创新和研发投入。

“在这一时代,要看哪个国家会成功,哪个会失败,看谁在做研发就知道了。”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曾表示。他肯定了中国于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纲领,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将有助于增强竞争力。2011年诺奖获奖者托马斯·萨金特曾表示“中国在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除了对中国的创新表示肯定之外,2014年诺奖获奖者让·梯若尔则建议,中国要想在全球有更大的影响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还需要思维创新,“有时候很小的改变就会对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此外,全球化和消费转型也是诺奖获奖者关心的话题,2015年诺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就曾在前几年的中国行中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家庭消费时代,提高消费率有助中国经济发展”。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在全球化过程中很重要。

有获奖者曾参与中国经济改革探索

自上世纪末起,就有获奖者参与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探索中。

2016年诺奖得主奥利弗·哈特曾在1994年赴华参加了著名的京伦会议,讲解了自己与菲利普·阿吉翁、约翰·穆尔共同提出的对现行破产程序进行改革的建议,即所谓“阿吉翁-哈特-穆尔破产程序”关于破产改革的研究。京伦会议后来被中国经济学家钱颖一视作经济政策研究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三个案例之一。

更多的诺奖得主往来于中国学界。包括让·梯若尔、戴尔·莫滕森、埃里克·马斯金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先后来到中国的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同时也尝试与中国高校开展诸多学术方面的合作。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过去十年间的2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共有两位“中国女婿”,分别是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以及2013年诺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

新京报记者 朱玥怡

编辑:王晓琳

相关阅读:
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祺被逮捕 湖北省政协原秘书长刘安民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