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降准充实流动性,7500亿资金是“干货”|新京报财评
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力度之大在近年来很少见,央行明确,此次降准这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将于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此次降准还可向市场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在以往各次的降准行动中,一般只降0.5个百分点,而且大都是让银行用于偿还央行的MLF,此外所余不多的资金才能用于补充流动性。而此次降准幅度高达1个百分点,这使得通过降准释放的银行资金规模大大超过以往,在偿还到期的MLF以后,市场能够得到7500亿元流动性,一直以来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各次降准中,央行从来不主动表示能够有多少资金释放到市场中,市场上流传的一些数字都是一些研究机构自行推算,不一定很准确。此次,央行则主动向市场宣布,通过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在用于归还MLF后,尚有7500亿元资金直接进入流动性。
同时央行还明确,不再续做MLF,这也就是说,至少在近期,央行不再使用MLF这个货币政策工具来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央行通过此次降准释放出的7500亿元资金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央行此次的行动生动地表明,央行希望市场能够高度重视此次降准,希望此次降准对于市场起到期待的激励作用,刺激经济向好。这是央行在充分研究了近期经济形势,研究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后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央行在与此消息同时发布的“答记者问”中明确,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在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不鼓励金融机构以加长金融杠杆的手段来推动经济活跃。除了加强控制各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外,还通过发行MLF等手段来回笼市场上的富余资金,这导致与国有商业银行关系相对较远的中小微企业直接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困境。
政策层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央行也多次通过定向降准等手段来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定向降准采取的手段是让地方上的中小银行承担起支持中小微企的任务,但地方银行本身的实力比较单薄,难以挑起这一重任。再加上地方银行的信贷利率通常高于国有大行,让中小微企只能从地方银行借贷,事实上也抬高了中小微企的资金成本,使它们难以从困境中拔出身来。
此次降准一方面提高了降准幅度,另一方面扩大了降准规模,国有大银行也允许降准1个百分点,这将使资金面获得很大程度的宽松。如果能够对国有大行辅之以有力的普惠金融管理,让它们的信贷能够和中小微企对接起来,那么,长期困扰中小微企的资金紧张问题就有望得到切实的缓解。而中小微企只要活了起来,中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当然,此次信贷投放量的增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加。我国在经济转型中放弃了以投资来促进经济模式,但适当的投资仍然是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银行源源不断地提供金融支持。
此次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此置换、收回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供应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通过这样的运作,可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展开,为经济增长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降准和降息一样,被作为一种市场重大利好,对于市场各个行业都能产生积极效用。此次降准,尽管不可能让资金直接进入我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但对于这两个市场,至少能够起到提振人气的重要作用。节前,A股市场出现了见底反弹的迹象,大盘已经成功地脱离了底部,而这一走势是否能够巩固,就看节后是否有利好消息配合。降准消息的出现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这种作用。
近期,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了房价下降的情况,虽然这是多年调控所希望见到的情况,但房价如果在短期内下跌过速,又会对房地产的上下游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关键时刻,降准消息的出现同样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上起到稳定人心、减缓房价下跌的作用。
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变局频仍,不确定性增多,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也需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此次降准虽然并不意味我国货币政策的方向作出了调整,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随时对既有政策进行微幅调整,使其更切合于市场的实际状况。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编辑:王宇 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