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急诊救护“救在身边”

原标题:急诊救护“救在身边”

本报10月3日讯(记者李晶晶)“41岁,女,怀孕两个多月,右小腿骨折,开放性伤口,已做了包扎处理,请急诊做好准备……”10月3日下午3点刚过,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外,一阵急促的急救警笛声中,急诊医生陈小妹跳下刚刚停稳的救护车,和早已守候在那里的3名急救医护人员一道,小心翼翼地用担架抬下一名右腿经过固定包扎的女患者,并把她安稳地送到急诊科抢救。

这样的场景在陈小妹7年的从医生涯中几乎天天都在重复。对于急诊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有一个具体的形态,那就是不分寒暑,不分昼夜,永远没有节假日……

40分钟前,刚刚将一个因打架受伤的求助患者送到医院治疗,陈小妹和两名同事兼搭档赶紧点了盒饭外卖,扒拉了还没两口,出诊信息毫不客气地响了起来。“凤翔东路绿色佳园对面……”,急救组的3人同时放下饭盒,拿起手机毫不犹豫地朝救护车跑去。“时间就是生命,干我们这一行就得想通并记住这一点,这是责任。”陈小妹一边上车做着各种准备,一边平静地对记者说着。

“我们是医生,你放心!”“麻药、破伤风针、抗生素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到医院后医生详细检查了会给出最好的建议,你安心养伤,不要太担心。”“还很疼吗?哪里不舒服就告诉我。”赶往医院的途中,陈小妹为受伤女子注射了生理盐水,然后坐在旁边细心地为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用一位医生的柔情尽可能地抚慰伤者紧张焦灼的情绪……在陈小妹和她的搭档看来,每天出诊遇到的每一位患者都需要细心照顾,无论他们是何种身份,因何事受伤求助,从赶到现场向他们伸出手的那一刻开始,患者的安危就紧紧系在急救医护人员的心头。

白色制服扛着深蓝色的肩章,一道道干练的身影奔跑在城市里各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来自市120急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9月30日至10月2日,全市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医院已受理求助电话965次,有效救助伤员182人次。

相关阅读:
东南亚游注意防范 虫媒传染病 找寻绿野仙踪 感受火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