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钩沉】毛泽东曾邀请过哪些人国庆上天安门观礼,这位“救命恩人”为什么拒绝

原标题:【钩沉】毛泽东曾邀请过哪些人国庆上天安门观礼,这位“救命恩人”为什么拒绝

摘要:受邀国庆观礼的嘉宾,不仅有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和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解放军的战斗英雄,各少数民族中的模范人物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中的代表,还有港澳同胞、侨胞以及外国来宾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庆纪念,注重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成为国庆纪念的重要内容。

受邀国庆观礼的嘉宾,不仅有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和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解放军的战斗英雄,各少数民族中的模范人物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中的代表,还有港澳同胞、侨胞以及外国来宾等等。

一般来说,邀请哪些人参加国庆观礼,都是由相关部门拟出名单并经筹备会议通过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嘉宾是毛泽东亲自邀请的。这里为大家介绍几位有传奇色彩的嘉宾。

周震鳞:老师的老师

周震鳞早年在湖南办学,又是华兴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同盟会最早的会员,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周震鳞已74岁高龄。

1951年8月底,毛泽东嘱咐周世钊写一份报告,然后由自己批示,请湖南省政府的同志,在国庆节前护送周震鳞来京。并且决定,在周震鳞来京参加观礼后,留他在北京定居,可安排在文史研究馆工作。

9月,毛泽东又致电周震鳞,邀请他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1951年国庆前夕,周震鳞从长沙到北京抵京翌日,毛泽东即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周震鳞,并约刘少奇、李济深、邵力子、章世钊、王季范、徐特立、周世钊等作陪。见到这些旧交故友,周震鳞兴奋不已。

毛泽东平易近人,对周震鳞十分尊重和亲切。他指着周震鳞和徐特立两位老人对大家说:“徐老是我的老师,道老(周震鳞字道腴)又是徐老的老师,这么一来,道老可算是我的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爷了。”说罢哈哈大笑。

这年国庆节,周震鳞作为毛泽东亲自邀请的客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面对天安门前欢腾壮观的群众游行队伍,心潮澎湃。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握手的人很多,但毛泽东没有忘记他的老师的老师,他健步走到周震鳞身边,握住了他的手。

周震鳞在北京定居后,全家住着一个宽大的四合院。周震鳞在耄耋之年,还常常被邀参加一些国事活动,每年“五一”、“十一”在天安门城楼观礼、观赏焰火。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各种会议时,毛泽东总要走到周震鳞跟前,与他握手交谈。

陈添裕:救命恩人

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泽东专电邀请了福建永定县歧岭乡牛牯扑村一位农民赴京观礼。这位农民便是陈添裕。

毛泽东和陈添裕的交情要追溯到20多年。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的8月21日,毛泽东与贺子珍在红四军粟裕警卫连的护卫下,秘密来到永定县东南牛牯扑村,一面治疗疟疾,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9月,毛泽东的身份遭当地土豪告发,敌人从四面向牛牯扑涌来,形势十分危急。粟裕和陈兆祥紧急商议后,决定转移。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护送毛泽东转移。此时,毛泽东身体虚弱,受不了急促奔走,下山没走多远,便只喘粗气,两腿发软,迈不动步子。陈添裕背着毛泽东一路狂奔,路上鞋子掉了也顾不上捡,赤脚踩在山石和荆棘上也没感觉到痛疼。就这样,陈添裕背着毛泽东整整跑了10华里,终于到达安全地点雨顶坪村。

毛泽东一直牢牢记着“牛牯扑”这个地名以及救了他一命的农民陈添裕等人的名字。24年后的1953年国庆节前夕,他在北京专电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

接到毛泽东请柬的陈添裕当然喜出望外,但他的老婆正准备生孩子,中年得子,怎敢轻易离开?于是,他就请堂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

毛泽东一见陈奎裕,大笑道:“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你是看茶桶的。”原来,陈添裕个子较高,和毛泽东相似;而陈奎裕个子较矮,勉强背起毛泽东时,毛泽东的脚还没法离地呢!毛泽东紧紧握着陈奎裕等代表们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声:“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斯诺:不讲假话的朋友

1970年10月1日的国庆大典上,毛泽东特意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斯诺亲切交谈,他们亲密无间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上。

斯诺与毛泽东渊源颇深,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

1933年春天,斯诺夫妇在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安家,住址在东城盔甲厂胡同13号。次年,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的身份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在此期间,斯诺向很多人问起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以及共产运动。有人说根本没有红军,也有人否认苏维埃的存在,说都是共产党捏造出来的。

这时斯诺结识了鲁迅和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他第一个把鲁迅的著作介绍到西方,他也想向西方介绍神秘的延安。

1936年6月,斯诺不顾生命危险,奔赴陕甘宁边区采访。由于斯诺带着宋庆龄写给毛泽东的密信,他不仅顺利进入边区,还采访了包括毛泽东、朱德、林彪在内的众多中共领导人,以及普通的红军战士。接着,斯诺写了大量文章,让外界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后来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的中译本即《西行漫记》)更是在西方引起极大轰动。斯诺也因此成了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斯诺坚定地站在抵抗侵略的中国一边,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他们撤离北平,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一直期望重访中国。1960年6月,他终于来到北京,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毛泽东。1964年,斯诺再次访问新中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斯诺非常想来中国看看,但是一直都没有如愿。不得已,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斯诺后来对毛泽东说,我经常想给你写信,但我真正写信打扰你还只有这一次。

1970年秋天,斯诺和洛伊斯·惠勒终于来到中国,他是第一名在“文革”期间进入中国的西方记者。毛泽东在与斯诺长谈的最后说:“总而言之,我跟你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35年前到现在,我们两个人的基本关系没有变,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邀请埃德加·斯诺出席1970年的国庆典礼,是中国准备跟美国发展关系的信号。意思是欢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因为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想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此,国庆纪念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了积极政治效应。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福建党史月刊》、湖南政协刊物《同力》等。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

相关阅读:
找寻绿野仙踪 感受火山文化 成都海关进口通关时间再压缩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