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湖网红打卡地,我们来守护
10月2日晚上7点,杭州湖滨三公园西湖音乐喷泉前的小广场,人潮涌动。音乐声响起,水柱与灯光共舞,聚拢分散,姿态万千,人群中响起惊呼与赞叹。
人群一侧,一位“红马甲”站得笔挺,微笑地注视着。
他叫叶梦刚,67岁。10月2日,他和七位伙伴一起,“变身”为西湖音乐喷泉的守护使者。
本报记者金丹丹通讯员韩琼金晶/文吴煌/摄
湖滨三公园的音乐喷泉可以说是西湖的一大“网红”。每年十一长假,这里是很多中外游客的打卡胜地,也是西湖边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这个“十一”黄金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和钱江晚报联手,推出了“呵护我们的西湖音乐喷泉”行动。首批守护使者有八位,叶梦刚就是其中之一。
叶梦刚退休前做的是航运工作,他一直想做志愿者,退休后如愿以偿。
在仓前街道志愿者团队里,叶梦刚非常活跃,经常参与平安巡防、垃圾分类等活动。他有好几个微信志愿者群,一起交流心得,互相鼓劲。他多次被街道、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还是西溪湿地洪园的监督员。
叶梦刚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心态很年轻,爱旅游,微信也玩得很溜。“呵护我们的西湖音乐喷泉”行动刚推出,叶梦刚就报了名。
●中午12点
从余杭辗转两小时到西湖边
西湖音乐喷泉每晚7点和8点准时开场,每场十五分钟左右,为了这十来分钟的绚烂,音乐喷泉的工作人员要坚守五六个小时,在节假日,则要花上十来个小时。
10月2日中午12点,叶梦刚匆匆吃完中饭,就出门赶往西湖。
他住在梦想小镇,过来要转两路公交车。先坐353路,再转102路,下车步行到湖滨三公园已是下午2点半。
“能为西湖出一份力,再远我也要来。”叶梦刚笑道。
他说:“自己虽然从小就住在余杭,但西湖经常来。以前工作忙,一年来不了几次。退休后就经常来逛逛。西湖真是漂亮,走一走心情很好。”
●下午3点
清理垃圾,劝导游客
现在,叶梦刚的身份是一名“西湖志愿者”。
“感觉很不一样!”穿上印有“西湖志愿者”的红色马甲,他感慨地说。他的7位伙伴中,有熟悉杭城大街小巷的老的哥,有走遍西湖热爱摄影的上班族,有趁着孩子放假“偷闲”做公益的妈妈……
下午3点,喷泉小广场上人来人往。一大早摆在喷泉前的五百张椅子已经坐满了游人。志愿者们走过去,耐心地和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游客沟通,把座椅一张张摆放整齐。
“沟通下来,明显感觉游客的素质高了不少,不过还是有人会扔垃圾到地上。有些是没注意,经过提醒捡起来了,有些是拖家带口过来,随身没带垃圾袋,没有地方扔。”志愿者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人手一个特制的长“夹子”、一个塑料垃圾收纳袋,认真地清理地面垃圾。志愿者们还给湖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提了建议:“以后可以考虑在椅子上绑几个垃圾袋,方便游客扔果皮纸屑。”
问询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这些西湖边的“小红帽”、“红马甲”成了喷泉小广场最亮眼的人。
●傍晚6点
清场一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天色渐暗,广场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湖滨管理处送来了工作餐:干菜烧肉、素鸡烧黑木耳、炒花菜。志愿者们匆匆扒了几口,来不及品尝菜的味道,因为最艰巨的任务已在眼前,傍晚6点整,喷泉前的清场工作开始了。
志愿者们跟着现场工作人员,到人流最密集处进行疏散。
清场需要把喷泉前方区域空出来,并留出进出的通道。扩音喇叭加上人工劝导,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释。一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晚上7点
维持现场秩序
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密密匝匝站了个水泄不通。晚上7点整,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西湖音乐喷泉的第一场开启了喷放。
根据统计,第一场喷泉现场(核心管理区)观看人数约12000余人次,湖滨路外围沿线观看人数7000余人次。这还不包括在外围沿湖观看的人数。
“以前都是作为游客看西湖音乐喷泉,这次是作为工作人员。我站在最前面,坐在椅子上的游客有时候会很激动,会站起来,我们就要不断提醒,‘不能站,不要挡住后面的人’。”叶梦刚说,边维护秩序边听着游客们对音乐喷泉的赞美,虽然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半多,自豪感远远盖过了身体的疲累。
“音乐喷泉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特别是喷放前的清场,很多游客堵在通道上不愿意走,影响大家观看,要一个个劝导,花了快一个小时。还有结束散场时,要不断地提醒退场的游客‘不要拥挤’、‘注意安全’、‘保管好随身物品’。很希望来观看喷泉的市民游客能配合工作人员,在规定区域观看,这样大家都能看到音乐喷泉最美的一面!”叶梦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