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好环境 好日子 生态文明建设为百姓撑起“绿色”保障
陕西省以“铁心治霾,铁腕治渭,铁志治村”的决心,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的方式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好环境换来好日子,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老百姓撑起“绿色”保障。
洗菜、切菜、打火,不到十五分钟,一顿可口饭菜顺利出锅。今年国庆期间,杨凌示范区五泉镇的果农魏秀玲感受到了天然气进村入户的方便快捷。以前家里一直用煤和柴烧火做饭,费时费力不说,厨房里经常是烟熏火燎,墙上乌黑,自从用上天然气,原来的老式灶台也成了摆设。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蒋家寨村村民魏秀玲:“咱们厨房你看把瓷砖都贴上了,现在人一走进来不管吃不吃,给人一种感觉还是好。”
去年,杨凌按照“每户补贴2000元、群众自筹400元”的标准,启动了“燃气进村”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农村片区项目。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魏掌信:“截至目前,全区实现48个村约20437户天然气农村全覆盖,确保应通尽通,通气点火率达到85%,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逐步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宝鸡眉县营头镇红河谷村,已经投用的的小微型“污水处理厂”,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大实惠。这个仅有400平米左右的“污水处理厂”实际是个“人工湿地”。别看它小,却能够将红河谷村37户群众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眉县营头镇红河谷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江成:“基本上把污水的有害成分全部就过滤掉了,最后一层咱们通过上面50公分种的植物芦苇,这个芦苇根系到底下以后,把有害成分吸收了以后,基本上就达到排放标准了。”
红河谷村是旅游度假专业村,自从这套“人工湿地”启用后,农家乐经营户王加会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好了,小长假来农家乐的人更多了。
眉县营头镇红河谷村农家乐经营户王加会:“以前洗菜的水到处流,天热的时候臭气熏天,政府把它改造了以后,环境好得多了,游客也多了。”
目前,眉县已投入3300多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4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县、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得到完善。
我省在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环境大整治、渭河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举措的同时,正在向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并取得初步成绩:西安优良天数增加,PM10和PM2.5年均浓度“双下降”;五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504万亩,荒漠化土地减少192.8万亩,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汉江丹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董少波 赵堤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