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讴歌伟大时代 书写英雄人物 ——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天慕》引起强烈反响
从9月21日起,一部由省广电局重点扶持,格尔木领航数字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嘉士通文化有限公司、西安龙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天慕》在全国公映。该片引起国内影视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强烈反响,评价影片兼具传奇性、纪实性和史诗性,唱响了爱国主义赞歌、英雄主义赞歌、民族团结赞歌和艰苦奋斗赞歌,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书写英雄人物的作品。
《天慕》讲述了开国少将慕生忠五十年代初修建青藏公路的传奇事迹,这部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在格尔木实地取景拍摄,真实再现了在世界屋脊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修筑青藏公路的壮阔场景和各族军民挑战生理极限的奋斗精神及老一辈开拓者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影片98%的部分为实景拍摄,将青海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电影《天慕》没有标语口号,以慕生忠的性格和信仰为主线,通过细节的刻画描写,展现实实在在的国家责任感,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部电影既是历史题材,也是英模题材,可以有多种定位,突出纪实风格。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觉得,影片首先展现出了传奇性,传奇将军完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人间奇迹;第二是纪实性,做到了真实还原;第三是影片投资不大,但拍出了史诗性。同时唱响了爱国主义赞歌、英雄主义赞歌、民族团结赞歌和艰苦奋斗赞歌。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绩都是奋斗而来的,人们美好的生活也是奋斗出来。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小光认为,拍英雄题材的影片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对青少年进行培养和教育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电影《天慕》真实刻画和描写慕生忠开国将军的形象,非常好地凝练了英雄精神和品质,把中国人敢于吃苦、敢于创造奇迹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同时讴歌了军民鱼水情。
原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许柏林说,电影《天慕》真正找到了一条塑造典型人物命运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方法,特别是把历史的逻辑、当时社会革命发展的逻辑、人们情感的逻辑,还有人物个性的逻辑交织在一起。影片非常成功的一点,就是把慕生忠这个人物塑造出来,进行表现、复现、再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谈到,当下社会对牺牲、勇气、奉献精神的诉求非常强烈,影片《天慕》通过历史与当下社会诉求的对比,表现出了一种时代精神。将慕生忠将军精神层面的崇高和青藏高原壮美的景色相结合,实现了崇高感和壮美感。同时,影片的叙事张力营造地非常充沛。
“摒弃了英模人物高大上、不接地气的手法。”《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说,当下,变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但在瞬息万变中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就是电影《天慕》中展现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影片摒弃了英模人物高大上的模式化表达,不刻意说教,人物塑造既高又近,高在境界,近在情感,观众才会觉得这个英雄“可信”。
中国电影资料馆史学研究室副主任李镇认为,电影《天慕》讲述了慕生忠将军修建青藏公路的故事,但实际上影片也修了另外一条“路”,就是精神之路,这一点特别让人震撼。所以从选题的角度讲,《天慕》是爱国主义题材的典范。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文学部研究室主任,著名军事电影评论家张东说,慕生忠将军身上体现出的正能量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这是这部影片的重大意义之一。影片的人物呈现出了可信性、可敬性和可亲性。
《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觉得,影片既是在写历史也是在写当下。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创作者们用电影艺术的眼光再去梳理和表达这个事件的时候,这条当年国家和民众迫切需要的公路,在今天不仅仍在发挥着它作为公路的作用,更变成了一条应该传承的精神之路。(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