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澎湃评:台风中这么多树倒了 不该问个为什么吗?

原标题:深观察|台风中这么多树倒了,不该问个为什么吗?

2018年09月18日,广东东莞,台风“山竹”过后,大量树木倒下,倒下的树仍未清理完。 视觉中国 资料2018年09月18日,广东东莞,台风“山竹”过后,大量树木倒下,倒下的树仍未清理完。 视觉中国 资料

由于事先预防工作到位,刚刚过去的台风“山竹”并未给广州、珠海、江门等沿海城市带来人员严重的伤亡,但这些城市的很多树木却未能幸免。几十年、上百年的古木和大树被风吹倒,工人师傅们忙于锯断树木的景象,这些天随处可见。这些老城区的大树和古木,承载着街坊们的记忆,是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它们为何离开我们?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深究。

现场目测发现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树根普遍不长,附着的泥土很少,树干、树枝和树叶倒很多,根据力的作用原理,接触面越多,风对地面树干的作用力越大,而地下部分的根系牵扯力很小,两相比较,“头重脚轻”的严重失衡结构造成上下不协调,最终难逃倒塌的厄运。

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呢?在生态文明建设、卫生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低碳城市、美化城市运动、生态环境优美、投资环境良好等旗帜和口号感召下,追逐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绿化率成为绝大部分城市政府的生态发展目标,“造城运动”和“造绿运动”于是成为一对孪生姐妹,相伴而生:一方面,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日渐消弭城市原有的自然和绿色,一方面,方兴未艾的名贵苗木、珍稀树种遍布城市显要位置,彰显这座城市的欣欣向荣。

很多古木、大树不是在城市原有土地上自然生长的,而是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为了运输与栽种便利主根会被砍掉,遵照“根系生活的宽度大致等于树冠宽度”的通行做法,在栽种过程中树木的四周往往被砖砌一个方正的“窝”。树根的生长空间本来非常狭小,当小根侧向生长遭遇砖块,它们应该如何生长?只有浅浅的主根,没有诸多小根从泥土里吸收进而输送营养补给主根,试想树木如何可以茁壮生长?至于为何要“圈养”树木,城管人员的解释是,如果不处理掉大根、不“圈养”起来,卫生会比较难搞。

城市发展需要“面子”,要让市民触手可及城市的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和环境优美。而“面子”的重要保障是“里子”,“里子”就是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城市生物生长规律与生态伦理。我们要存敬畏之心!

我们要善待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让这些生灵可以舒展和自由生长;我们要明晰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熟知主根与次根的生态关联性,知道只有根深才能蒂固,预见到那些速生树、移栽盆只会是昙花一现;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拒斥那些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和表面光鲜,要充分尊重和传承城市的本真性;我们要反思“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导向下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空间修复”(spatial fix)。我们要更加智慧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传承、速度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我们要规避狭义的“以人为本”,以为就是我们人类自身。我们身边的建筑、城市里的动植物,离我们不远处的郊区和乡村,这些我们所处的“环境(要素)”都是广义“人”的范畴。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增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让万物生灵都共享更加美好的世界,因为她们也是这个更加美好世界的重要缔造者!

(澎湃特约评论员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副研究员)

相关阅读:
瑞典外交部回应辱华视频事件:这是瑞典的言论自由 澎湃评:降价三五元 景区不脸红监管也该“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