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技术转让对等开放 周小川在德讨论不回避敏感话题

原标题:敏感词、敏感词、敏感词……周小川在德国谈了这么多

贸易战、WTO改革、中国制造2025、工业补贴、技术转让、国企改革、对等开放……21日这天,在德国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前,历史悠久的阿德隆饭店一间会议室内,来自中国和德国的多家知名高端智库代表进行了一场不回避敏感话题、“坦诚务实”的闭门研讨会。

这场研讨会什么背景和来头?国是直通车了解到,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其中,中国智库代表团由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顾问周小川领衔。周小川为世人所熟知的另一个头衔是从2002年至2018年曾执掌中国央行长达16年、任内力推中国货币国际化的“人民币先生”。

据官网介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中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中心理事长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先生出任。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包括研究经济问题、开展经济交流、促进经济合作、提供咨询服务。

(9月21日柏林研讨会现场)

(9月21日柏林研讨会现场)

到访德国之前,代表团已在布鲁塞尔和日内瓦两地与欧洲智库进行了对话研讨。

据《德国大型基金会》一书介绍,科尔伯基金会成立于1959年,其致力于国际政治、教育、科学、公民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通过运行项目推动各个领域的对话,促进沟通交流。

国是直通车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访德时曾在该基金会发表演讲。2017年12月,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应邀出席由科尔伯基金会主办的柏林外交政策论坛,并参加辩论。

步入科尔伯基金会在柏林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基金会创始人、企业家库尔特·A·科尔伯的话:

要相互对话,而非在背后指责对方

事实上, 当天的研讨会正是在这种基调下进行的。

解疑释惑 权威声音辨析贸易争端

首先,周小川在开幕致辞中谈到了以下要点:

研讨会背景:此次到访希望同德方专家就中德、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增加相互了解,增进相互信任,减少贸易摩擦,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中德经济合作是两国整体关系的压舱石,为此我们在这里要继续探讨如何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扩大双向开放、双方跨境投资,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和制度框架,并着重推动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投资协定。

贸易战舆论:当前由于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对中国的批评意见,对全球也有影响。“其中有些说法是不真实的,有些把小的事情夸大了,有些把个别案例说成系统性问题。我们也有一个愿望,即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辨析,大家可以得出更加精准的看法和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现在是“方针政策和法律都非常明确,执法力度还有待改进”。“中国政府是明令不准搞强制技术转让,但是我们还是鼓励知识和技术交流。另外企业层面上的谈判和政府政策是应该加以区别的”。

美方措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中国现在GDP增速有所减缓,但最主要还是国内原因,“国内经济正面临转型,过程中会有一些减速现象;另外追求过高的速度对中国经济也不健康、不可持续”。

应对措施:中国对于应对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制定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诸如扩大内需、出口目的地国多元化、发展服务业等。

WTO改革:我们已注意到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今年夏天发表了关于重振WTO作用的报告,也注意到欧盟最近关于WTO改革的概念文件。“我们希望在讨论WTO改革的过程中,中方能多一些参与,德国朋友们也多跟中国进行交流。希望通过WTO改革,我们能够更好地重振多边主义,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实现以规则为基础的、更加自由便利的全球贸易体系。”

开放坦率 不避讳敏感话题

随后进行的闭门讨论环节,媒体记者未获邀参加。讨论会结束后,与会的多位人士接受了国是直通车采访,介绍了当天讨论的情况。

“我们今天所做的不是相互指责,而是相互对话。”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长托尔斯滕·本纳(Thorsten Benner)表示,双方探讨了在哪些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也探讨利益的不同点,并探讨了双方在体制方面的差异,“我们相互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一方面,欧洲和美国是竞争对手,和中国也是一样;但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方面又具备共同的规则、共同的利益,因此应该继续加强合作。”

(托尔斯滕·本纳,图:GPPi)

(托尔斯滕·本纳,图:GPPi)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DGAP)亚洲研究项目负责人、高级研究员伯恩特·贝格尔(Bernt Berger)表示,德国和中国有着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合作关系去共同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德国和中国之间值得开展合作的领域很多,应对气候变化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伯恩特·贝格尔,图:DGAP)

(伯恩特·贝格尔,图:DGAP)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符合欧洲利益的是让贸易战不要再进一步升级,否则将影响到欧洲产品销售和经济发展。”谈及备受关注的贸易争端的最新发展,伯恩特·贝格尔强调,有关各方应该坚守国际多边机制。“事实上,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不仅不符合欧洲,也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在当天讨论的诸多议题中,伯恩特·贝格尔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在数字化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现在德国要思考如何迎头赶上:“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像我们在德国还在使用信用卡支付这种行为在中国已经显得比较另类了。对于德国而言更像是一种鞭策,让我们去思考今后发展的路径。”

(马克·萨克瑟,图:IPG)

(马克·萨克瑟,图:IPG)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亚太部负责人马克·萨克瑟(Marc Saxer)认为,德国和中国之间的智库交流已有多年历史,但今天的研讨会采用闭门对话会的形式,明显更加坦诚、更少繁文缛节,从德国的视角来看,这种形式帮助双方建立了更多的互信。

中方智库:双方一致捍卫多边主义

中方智库代表团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

21日上午,两国专家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个是“创新和未来科技:竞争与合作”,核心问题讨论的是中德两国在创新和未来科技方面,双方是有越来越多的互补性还是竞争性?我们是越来越趋同,还是越来越趋逆?

第二方面,两国专家讨论了中德两国未来经贸关系的前景。中德充分讨论了双方非常关切的问题,比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补贴、技术转让、国企改革、对等开放等等。双方交换了观点并探讨了未来改革方向。

代表团成员、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

这是中德智库的一次高质量对话,第一非常坦诚务实、结果导向,双方把问题都提出来了,对于一些可能要发生的情况也提出了问题,确实显示了高端智库的意义。

第二,对话质量很高、富有建设性。一次对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对话深化双方政策沟通是非常有意义的。德方也特别强调,他们认为这种坦诚的对话有助于加深德中双方的了解;双方都是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在这个方向上双方有着一致的利益。与此同时,坦率而言,两国在价值观、社会制度方面又有着不同,这种在两种社会制度下特殊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不断深化、不断结出新的丰硕果实、造福中德两国人民、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这是双方的责任,双方对此都有清晰认识。解决认识上的差距问题,需要坦诚对话。正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互信在不断深化。

双方在国企补贴、技术转让等议题坦诚展开了政策交流,中方阐述了立场,德方也提出了要求。

但在大方向上,我想双方是一致的,都是要捍卫多边主义,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

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双方如果在众多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并且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使全球经济恢复信心,中欧合作出现崭新局面。

我们要多来、多讲、多沟通,让对方了解到,中欧双方利益是一致、目标是一致的,困难和处境也是一致的,中国和欧洲没有根本问题和根本利害上的冲突,这一点决定了即使再大的困难我们能解决。

德方、欧方提出的问题之多我们没有想到,说明对方渴望了解中国,希望了解更真实的“中国想法”。

我希望欧洲能够在中美欧关系和其它国际问题上显示出公正、公平的形象和维护真理和正义的形象,衷心希望中欧之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

(文、图 / 国是直通车特派柏林记者彭大伟)

相关阅读:
新京报谈贫困县搞政绩工程负债336%:把钱用刀刃上 中央军委回应美制裁:召回计划访美的海军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