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自贸区今天满五年:各项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原标题:上海自贸区今天满五年:各项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临港水云路靠近海堤的一侧,一大片农田正散发出秋天的味道:结满果实的庄稼在微风中摇摆,阳光洒下一片金黄,预示着这又是丰收的一年。土生土长的临港本地人顾笑武最近很喜欢带朋友来这里看看,每次他都会指着远方说,“那里就是特斯拉中国基地!”

很难想象,两年后这里将成为充满科技感的超级工厂,顾笑武已经在筹划未来,他希望有一天能到特斯拉工厂应聘成为一名工程师。

今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为特斯拉落户临港打开了大门。五年前的今天,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当天中国首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同时诞生,时至今日,这项改革已经惠及千千万万的外国投资商,也为顾笑武这样的普通中国人,造就梦想。

五年,又到金秋时节,上海自贸试验区这片改革的试验田,同样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企业源源不断收获“礼物”

董海文至今还记得,2012年春末的一天,女朋友生日,约好晚上6时30分一起吃饭庆生。结果,他在外高桥仓库内等集装箱进关,一直等到了晚上8时多,一场约会就此泡汤。

2013年5月,小董与女朋友结婚。9月底,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数年时间里,自贸区海关的改革措施一项接着一项,先入区后报关、智能化卡口、单证无纸化……这些改革措施的“叠加”,直接让小董脱离了加班的苦海。“手续简便,过卡口又快,卡车拉了货物,早晨9时就到了仓库,开始装卸。”小董说,原先一票20个集装箱,10辆卡车运一天,现在5辆卡车上下午各拉一趟,公司可以利用多出的运力开拓新的业务。“企业得利,个人也受益。”董海文说,“现在我基本能准时回家吃晚饭,太太开心多了。”

同样对“自贸速度”印象深刻的还有上海中远空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他至今记得,2016年9月7日清晨6时30分,浦东机场跑道上灯火通明,运载着一批新款服装的CK218航班缓缓降落。7时02分,中远物流向海关提出了先进区后报关申请,3分钟后企业收到了海关审核放行回执。9时53分,货物装车完成后企业申请货物出区,2分钟后又收到海关回执车辆出库。10时10分,货物顺利通关出区,此时距离飞机落地仅仅过去3小时40分钟,创造了上海空运物流运作的新纪录。“对于快消品牌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自贸区新政让企业发展倍添信心。”

上海自贸区成立五年,从起初28.78平方公里的保税区,扩展到后来的陆家嘴、张江、金桥、世博区域,这片改革热土始终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的金京路上,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很早就把制造工厂布局在此——全球最先进流水线上,智能化机械臂上下翻舞,每2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三年前,沃尔沃又把融资租赁公司放在这里,成为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第一家融资租赁兼商业保理的外商独资企业。“这是上海自贸区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在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詹旭看来,受益于负面清单等制度创新的直接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公司才能把业务触角伸向行业的上下游。

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各项制度创新,缩小了我国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差距,为我国加入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打下基础。改革让自贸区企业大呼过瘾,他们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了”。

设立专窗邀市民来“找茬”

2013年11月的一天,上海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大厅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手里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异常引人注目。老先生走到窗口,当着办事人员的面,打开了行李箱,拿出一沓厚厚的材料,原来这是一份外商投资企业准备在中国境内开展生物医学产业的报告,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血液和基因研究,属于限制和禁止类项目。当办事人员告诉老先生现行政策时,他脸上的光彩一下子黯淡了。

就在老人家起身离开之际,上海自贸区的企业注册官送上了希望,他们决定留下材料,为他再试一试。最终,在商务部、卫计委、科技部和工商登记部门的联合关注和推动下,这个项目中关于生物和科技研究的部分全部得以保留。老先生领到营业执照时,颇有感触:“这次项目能落地自贸区,让我对政府办事认真务实的态度印象深刻。”

去年11月17日,浦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19号窗口,突然多出一块崭新的铭牌——“找茬”专窗。许多来此办事的市民,纷纷上前围观,一些人还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政府邀市民来“找茬”,表明自己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积极向市场、市民“拜师求艺”,这是上海自贸区提高行政效率的又一次探索。一纸房产证明反复提交的问题就是在“找茬”过程中被解决了。原来,办理登记注册等业务都需要提供房产证明,企业得先跑到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房产信息、盖章,再回来提交。不少企业提出,既然资料都在政府部门,能否由部门之间共享数据,不要让企业办事人员来回跑腿。

按照找茬窗口反馈的意见,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与浦东新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沟通协商后,把浦东新区的房产信息全部纳入服务中心数据库,企业办理涉及房产的相关业务时,只要报出地址就可以直接完成审批。

今年,浦东新区又率先推进“一网通办”“四个集中”,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企业服务中心集中,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全区推广建设项目集中验收。“一网通办”已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不见面审批”达到53%,“只跑一次”达到47%,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85%。

127个创新事项全国复制推广

不做盆景,做苗圃,将改革良种播向全国,这是上海自贸区始终坚守的理念和担当。5年来,上海自贸区为国家试制度,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周,来浦东市民中心办理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的郑平,吃了一惊。“原来要一两个月才能审核发证,现在当场受理、当场拿证,真没想到能这么快!”他将办证现场的照片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为审批提速点赞。

以前,要想拿下这张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至少要45个工作日,前提还得是能顺利提交12类申请材料。若遇上材料不齐全、审核不符合要求等意外情况,人要多跑路不算,电影院拿证开业更是遥遥无期。如今,郑平只是现场签署了一份告知承诺书,承诺符合申请条件后,便当场取证,这一切正是浦东“证照分离”改革带来的“加速度”。2017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和近400个国家级开发区,复制推广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将这份“加速度”推向全国。

自贸区“单一窗口”是另一个关于“良种”的故事。从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办公地点到自贸区保税区域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递交材料,尽管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经办人员还是乐于前往,因为在这里的“单一窗口”,可以同时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出证时间也缩短了好几个工作日。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上海自贸区内一项颇有典型意义的制度创新。如今,这一窗口已设置了货物进出口、支付结算、信息共享等十个功能板块,对接海关、边检、商务等22个部门,服务27万多家企业。“单一窗口”的成功运行,在长江各口岸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国家统一部署下,目前“单一窗口”模式有望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范围率先推广复制,从而提升中国口岸的整体竞争力。

围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高地”,而不是优惠独享的“政策洼地”的核心任务,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为新一轮全国性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制度示范效应。

相关阅读:
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 李强宣布开幕应勇致辞 中行发布进博会综合服务方案 线上预授信平台提供“畅买全球”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