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媒看大同】靠手艺得收益 传统工艺成脱贫新方式

原标题:【网媒看大同】靠手艺得收益 传统工艺成脱贫新方式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这里,我学会了拉胚、修胚、画画等技能,不仅有了工作,还有了手艺!”9月28日上午,在大同市天镇县的国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内,39岁的宋海芳告诉记者,陶艺技能培训让她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是“网媒看大同”媒体行活动走进山西百陶汇陶瓷有限公司采访的现场。2017年,山西百陶汇陶瓷有限公司与天镇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建成国陶非遗传习馆,对当地贫困居民进行免费陶艺技能培训,之后通过采用订单回收等方式回收作品,统一营销,达到既扶“志”又扶“智”的效果。

图为宋海芳(左一)进行陶艺拉胚

宋海芳是县里的贫困户,在学习陶艺技能前,她的工作是在超市收银、理货,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九百元。听说在国陶非遗传习馆既能学手艺又能增加收入,宋海芳便辞了职。经过六个月的陶艺技能培训后,如今的她已掌握了制陶每一个环节的工艺,每个月的工资也涨到一两千块。“如果做的多,工资会更高,不仅如此,在这里零基础也能入门。”短短几个月时间,宋海芳就尝到了“手艺”带来的甜头。

尝到甜头的,不仅仅是宋海芳。

来自夭沟村的葛玉花是这里公认极有天赋的“手艺人”。与宋海芳不同的是,葛玉花主要做的是蛋雕。

图为葛玉花正在制作蛋雕

据山西百陶汇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宝庆介绍,蛋雕是以刀代笔,在蛋壳表面上作画,因蛋壳易碎且造型独特,给雕刻者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但经过几个月的免费培训,这里的培训者便能正式上岗,基本上一天能雕刻七八个鸡蛋,体积更大的鹅蛋则一天能雕出三个,投入市场之后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葛玉花告诉记者,之所以来这里学做蛋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喜爱做手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凭借自己的手艺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图为陈列在国陶非遗传习馆内的蛋雕作品

据了解,在国陶非遗传习馆还有这样一个“规矩”,参加培训并正式上岗的人可以选择周围的人作为“徒弟”,每培养一个“徒弟”奖励五百元。赵宝庆说:“目前我们正式上岗的只有三十多个人,面临人少和人才流时的困惑,这样的奖励措施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更多的老百姓加入我们的队伍,同时也可以为天镇县的扶贫攻坚助力。”

据赵宝庆介绍,他们正在天镇县打造的集旅游产品开发、就业培训、生产销售、陶艺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2019年底可完成全部项目建设,预计可为天镇县安排扶贫就业约1000人,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力争在2020年使农民懂文化、有技术,脱离贫困走向小康。

相关阅读:
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第十届海洋展海口开幕4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