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国——边关纪行】雪域边防哨 丹心戍边情

原标题:【国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国——边关纪行】雪域边防哨 丹心戍边情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我们伟大祖国有22000多公里边防线和18000多公里海岸线,古往今来,边防强则国安,边防弱则国乱。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一代代戍边官兵无怨无悔地把青春甚至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国门口岸、沿海岛礁。国庆节前,央视派出多路记者,到边海防跟官兵一起站岗放哨、执勤巡逻,感悟新时代边防军人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的家国情怀。从今天开始,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系列报道《国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国-边关纪行》。

今天我们走进西藏的詹娘舍、乃堆拉、查果拉等雪域哨所,探访这里的日新月异,感受戍边军人的铁血丹心。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在中国22000多公里的陆地国界线上,这里依然还有大量未定边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詹娘舍哨所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边境线上的哨所大多建立在高耸入云的山脊上,从县城出发,沿着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盘山公路,穿过云雾,我们抵达了云中哨所——詹娘舍。

升国旗是哨所官兵心中最神圣最庄严的仪式,虽然国旗杆矗立在海拔4655米的山脊上,但只要太阳升起,官兵们就会沿着山脊,跳过峭壁,在不足六平米悬崖平台上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班长 马关敬:只要国旗能升起来,那危险算得了什么,只要国旗能升起来,那就不觉得危险,而且为自己一面国旗在这个哨所升起来而且为自己感到有种自豪的感觉,有种骄傲的感觉。

詹娘舍哨所,是西藏军区最危险的哨所之一, 在藏语的意思是“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四周壁立千仞,每年大雪封山8个月以上,但老兵马关敬却在这里驻守了10年。

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班长 马关敬:以前站岗都是站在外面,背包还要缠在腰上,拴在栏杆上把人拽起都是那种的,一次岗站起来之后基本上脸都要脱皮,防寒面罩那些都不起用,结成冰,很恼火。

让马关敬更恼火的是物资补给,在詹娘舍哨所,官兵吃水靠天、物资靠背,“上山一身汗,下山一身水”是官兵们的真实写照。

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班长 马关敬:今天一通知说明天下雪背菜,今天晚上都睡不着了,感觉到还没有走路腿都是软的,都没有力气了,就是那种心理,有一种恐惧感。

通往哨所的最后666级台阶

每逢遇到大雪封山,哨所官兵每个人至少要背20公斤重的物资,途径5公里陡峭的山路,500米的高差,一趟下来至少要走3个小时,而通往哨所的最后666级台阶,让每名上山官兵望而却步。

记者:爬一趟上来要多长时间?

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班长 马关敬:背一些物资爬一趟的话,专门这个楼梯可能要两个小时左右。

记者:666个台阶两个小时?

嘉宾:爬666个台阶,两个小时都还是体能好的,体能不好的爬不上来。就像去年我们从下面上来的时候遇到暴雪,那真叫一个失望,那时候我们空身走,走666个台阶,花了四半小时。

马关敬说,当兵十年来他背过的物资将近30吨,路程超过1000公里。

央视记者 王刚:官兵们做过一个统计,每年每名官兵至少要磨损3双作训靴,两个背囊,还有三套作训服。在上级的关心和关怀之下修建了我身后这样一条索道,这条索道长达两公里,它极大地缓解了在恶劣天气下,特别是在大雪封山时期的物资补给困难。

2017年建成的索道,让官兵们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补给一周所需的生活物资。

随着国家对边防的投入建设,詹娘舍哨所在2017年焕然一新,从一层的小铁屋到现在的三层保温哨楼,使用面积从最初的30多平米扩大到了200多平米。增设了洗澡间、存储室、战备库、厨房、娱乐室等场所,配备暖气、太阳能、电冰箱等设施,吃水靠背,物资靠扛,站岗靠绳,这些都逐渐成为了西南边陲一线哨所的历史。

沿着正在扩建的边防路,我们继续向上攀登,来到了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边防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让哨所官兵有了家的感觉,也拉近了戍边军人与家的距离。

孙少周当兵16年,首次在哨所与家人团聚。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位于高山峭壁之上,常年大雾弥漫,风雪肆虐,空气含氧量不到内地的三分之一,这266级台阶是通往哨所的必经之路。

西藏军区卓拉哨所 孙少洲妻子 袁洁:我也想来看一下,主要是也想带孩子来看一下,她爸爸工作的一个环境,一个地方就觉得挺不容易的,所有的人都不容易。在这里的人才是英雄。

266级台阶,20米的高差,距离不到500米,一家三口歇歇停停,走了20多分钟才抵达哨所。

孙班长:爸爸在哨所上,他在海拔4687米的地方保家卫国,守住边防。

记者:你心目中最伟大的人是谁?

女儿:爸爸。

记者:为什么?

女儿:因为他能守住这里。

这里与印方哨所的距离不足百米,孙少周和战友们从未懈怠。

孙少周:我的责任就是守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不让外军侵犯一寸土地。就因为这份自豪、光荣,我才在这里守得住,才在这里呆得住。

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西南第一哨”乃堆拉哨所,是中印两国士兵距离最近的地方,双方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连长 祝诗璐:Hello。

印方哨兵:Hi。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连长 祝诗璐:Hi。Good morning。Hello!

印方哨兵:Hi。

边境线两侧双方建立了会晤楼,定期举行会晤。为了便于及时沟通,在平台上中印双方还设立了临时哨楼,双方约定,执勤的哨兵都不携带枪支而是照相机。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连长 祝诗璐:更多的任务是进行侦察对面的人员、车辆进行拍照,印方也是一样的,对我们这边的一些人员车辆进行拍照,我们上面执边执勤、站岗执勤都不带枪弹。

乃堆拉山口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如今乃堆拉成为了中印通商口岸,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印车辆和香客在这里通商来往。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教导员 周宇峰:为了落实习主席和莫迪总理达成的会谈会晤的成果,所以现在每年有香客入境进行朝圣,这也增进了两国两军之间的友谊。

离开亚东,沿着喜玛朗雅山脉一路向西前往岗巴地区,海拔逐渐升高,植被变得稀少,边防军人用小石子拼成的中国地图在高原丘陵上显得格外醒目。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含氧量不足内地的35%,“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是这里一年四季的真实写照。

西藏军区 查果拉哨所 潘成华:晚上,风也很大,睡也睡不着,尤其在主峰上,来到这里,海拔5300米,在这里3天晚上每天都睡不着,头很痛,快要爆炸一样。

由于风大,即便是不锈钢的国旗杆也会被吹断,后来哨所把国旗杆缩短建在了哨楼上,既不降低高度,又彰显了主权。

西藏边防查果拉哨所哨长 姜运:最有证明意义的就是,风大的时候八天吹坏一面国旗,从建哨所到现在已经不计其数了。一般是吹坏的国旗退伍的老兵带回家,也相当于是给他在我们查果拉哨所执勤作为一个纪念。

虽然被誉为“生命禁区”,随着国家的投入,国家电网逐渐通向哨所,4G网络逐渐进入班排,当初连队新建营房时,栽下的红柳,在一代代戍边卫士的悉心照料下,已经成为一片红柳林。

塔克逊边防连 班长 鲁周扬: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一种寄托,把根深扎于冻土,面朝于苍天,无愧于本心,也无愧于我们出发的初心。我们边防军人说白了就是国家最坚固的篱笆墙,我们能够参与到见证国家的这种建设发展,我觉得比什么都要更好一些。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教导员 周宇峰:作为我们边防哨所的这些官兵,都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所以只有这种才能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戍边的任务,才没有把领土守小把主权守丢。

相关阅读:
解放思想,树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冒充女留学生用“援交”手段电信诈骗诈 70人团伙获刑丨沸点